“这笔工资款包工头拖欠了我们两三年,宜都法院执行局赶在过年前给我们发了案款,让我们过了个好年,谢谢你们!”
老张和他的工友们都是来自山东、河南等地的农民工,受包工头刘某招募在宜都某建筑工程从事劳务工作。项目完成后,包工头却迟迟不支付工资,还玩起了消失。老张及其工友在我院起诉胜诉后,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。通过查控手段,我院执行局成功查控包工头名下财产,并在农历春节前及时将案款发放给农民工。
“没想到对于我们这种外地的小企业,宜都法院执行局同样上心,仅仅三天就将执行款发放到位,解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!”
襄阳某建筑企业与荆州某公司发生合同纠纷,胜诉后对方依然无故拖欠法院判决的货款,又恰逢行业波动,该建筑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,面临倒闭风险。向法院申请执行后,我院执行局干警迅速前往荆州与被执行人沟通协商,当场执行到全额案款,并在3天内发放给该建筑企业,帮助企业顺利脱困。
“在这里体验到了与发达地区一样的案款发放效率,宜都法院执行局值得点赞。”
上海的王律师因其代理的某个民事案件来到宜都法院参加庭审。庭审结束后,他想起半个月前在宜都法院执行局提交的一件执行案件,遂联系执行法官询问进度,得知案款两天前就已执行到位。在返程回沪时,刚一落地他就接到了当事人打来的电话,称执行款已经到账。王律师不禁感叹,三峡山沟沟里的法院,执行案款发放竟然也如此高效,令人刮目相看。
以上鲜活的案例,不过是宜都法院执行局每天加速进行案款发放的日常。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,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,宜都法院执行局通过制度管理和技术革新,全面优化执行案款发放流程,按下案款发放“加速键”,将执行案款发放由过去的15天以上压缩至如今的5天以内。今年3月,这套案款发放“组合拳”,作为先进经验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推广,成为宜都法院执行局的又一块“金字招牌”。
宜都法院执行局采取繁简分流的办案模式,根据执行案件是否涉企、被执行人关联案件情况等要素,对案件进行筛查和分流。对于有望及时执行完毕的简单小额执行案件,优先处理并放款;而涉企、涉民生复杂案件,则分流至专项执行组,由执行局领导督办,确保避免出现“放款慢、发款难”的情况出现。
过去执行案款发放往往由案件承办人独自管理,一手负责,其自身的办案效率往往决定着发放案款的快慢,这既不利于案款发放工作的制度化,也容易滋生廉政风险。宜都法院执行局深入分析问题根源,制定了《宜都市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款管理工作的规定(试行)》、《宜都市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款对账核查制度的实施办法(试行)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,从制度层面完善执行案款发放工作。通过设立案款管理专员,建立执行案款台账,逐案登记并每日通报案款发放情况,提醒案件承办人及时处理。对于被执行人交付现金、发放案款给案外人等常见问题,上述文件也规范了相应处置流程,确保执行人员规范高效发放案款。
传统案款发放模式需要申请执行人填写收据,导致当事人为领取案款多次奔波,司法体验欠佳。我院执行局为此改革传统模式,在执行立案时就对申请执行人领款信息进行登记,发放执行款时,通过“一案一账号”系统提起线上申请,由分管院领导和执行局局长线上审批并经案款管理专员确认后,转由财务人员办理案款发放,真正实现了“申请执行人最多跑一次”的目标。
宜都法院执行局在“荆楚雷霆2025”执行行动中,开展涉中小微企业、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,并将案款发放及时视为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重要表现,通过规范和优化执行案款发放机制,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,用执行干警的“辛苦指数”换来人民群众的“满意指数”,将胜诉当事人的“纸上权益”兑现成“真金白银”,为支点建设贡献司法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