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欢迎”、“你好”、“谢谢”,10月26日一早,枝城镇黎家坪村五组的小诗涵家中欢声笑语,一直牵挂她的枝城法庭的叔叔阿姨们,带去了她爱吃的水果零食,陪她唱歌跳舞画画,小姑娘向叔叔阿姨们展示她所有学会的词汇,爽朗的笑声在山间回荡。
这是个不幸的孩子,现年九岁的小诗涵是个脑瘫患儿,她的爸爸妈妈在女方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私定终身,未婚先孕生下有缺陷的诗涵。2016年,小诗涵的妈妈向法院起诉离婚,承办法官谢靓第一次来到小诗涵家,小山村,土坯房,家徒四壁,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,生活不能自理的小诗涵。看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,谢法官多次上门给小诗涵的父亲做工作,希望他能主动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,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又给远在山西的诗涵妈妈打电话,希望她能看在孩子的份上,摒弃前嫌,重修旧好,共同照顾孩子,可是终究未能如愿。女方今年再次起诉离婚,承办法官艾贻学在双方和好无望的情况下,本着为小诗涵争取最大利益的原则,组织双方调解离婚,并要求女方将诗涵的抚养费足额履行到位。
孩子最近怎么样了?妈妈有没有给她打过电话?爸爸有没有常常回家?案子审结半年多了,枝城法庭的法官们依然挂念着这个可怜的孩子。于是,一呼百应,带上水果,带上心意,踏上对小朋友的回访之路。小诗涵也记住了这些叔叔阿姨,因为叔叔阿姨只要去当地办事儿,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她。于是一见面就热情的打招呼,牵着他们的手东看看西转转,毫不陌生。走访的过程中,法官们了解到小诗涵的爷爷被诊断为癌症晚期,主动要求帮他申请办理大病救助的手续,让小诗涵的爸爸节省更多时间在家照顾老人孩子。
通过回访,既检验了案件的办理效果,也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。法官们纷纷表示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回访会一直坚持下去,通过一次次走访努力向人民群众传递司法的温度。